『旧时月色 新派书香』
导言:
本期是终篇,介绍英国现代主义与当代文学。
现代主义;DH·劳伦斯;伍尔夫、詹姆斯·乔伊斯、阿加莎·克里斯蒂、
TS·艾略特、叶芝
当代文学;乔治·奥威尔;威廉·戈尔丁;约翰·福尔斯;多丽丝·莱辛;石黑一雄
萨缪尔·贝克特;哈罗德·品特
“一战”后的英国满目疮痍,整整一代青年命丧战壕,英国也失去了全球霸主地位。与此同时,伦理价值、社会秩序遽变,人文主义价值观与基督教宗教信仰遭到怀疑。现代主义文学就是在这样的语境下催生的。
01
小 说 成 就
1
DH·劳伦斯(David Herbert Lawrence,1885 - 1930)的小说企图用“性爱”对抗西方工业文明,从《白孔雀》(The White Peacock,1911)到《儿子与情人》(Sons and Lovers,1913)、《虹》(The Rainbow,1915)、《恋爱中的妇女》(Women in love,1920)、《查泰莱夫人的情人》(Lady Chatterley’s Lover,1928),都大胆着墨于男女两性关系和性爱描写,将对社会的批判、反思与性心理相结合,其中《查泰莱夫人的情人》曾一度被查禁。
劳伦斯和自画像
2
弗吉尼亚·伍尔夫(Adeline Virginia Woolf,1882 - 1941)出身于书香门第,是聚集了大批文化界精英的布卢姆茨伯里派(Bloomsbury Group)成员之一,意识流文学代表人物,关注人物精神世界。主要有《达洛维夫人》(Mrs. Dalloway,1925)、《到灯塔去》(To the Lighthouse,1927)。她也是女性主义先锋,关注女性生存状况和社会地位,《一间自己的房间》(A Room of One~q~s Own,1929)是女性书写代表作。
弗吉尼亚·伍尔夫
3
詹姆斯·乔伊斯(James Joyce,1882 - 1941)出生于爱尔兰的都柏林,当时是英属殖民地,他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,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集《都柏林人》(Dubliners,1914),小说《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》(A Portrait of the Artist as a Young Man,1916)、《尤利西斯》(Ulysses,1922)、《芬尼根守灵夜》(Finnegans Wake,1939)。
乔伊斯
意识流长篇小说《尤利西斯》由30多种语言写成,呼应荷马史诗《奥德赛》,写了苦闷彷徨的小市民利奥波德·布卢姆于1904年6月16日在都柏林街头的一日游荡及青年诗人斯蒂芬寻找精神上的“父亲”的故事,借助大量的细节描写和意识流手法构建了一个交错凌乱的时空,每年的6月16日已被命名为“布卢姆日”。
《尤利西斯》
4
阿加莎·克里斯蒂(Agatha Christie,1890 - 1976)以悬疑推理见长。其侦探小说情节扑朔迷离,风靡全球,代表作有《东方快车谋杀案》(M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,1934)、《尼罗河上的惨案》(Death on the Nile,1937)。
上图:阿加莎·克里斯蒂
下图:电影《东方快车谋杀案》(1974)截图
02
诗 歌 成 就
1
TS·艾略特(Thomas Stearns Eliot,1888 - 1965)出身于美国,祖父创办了华盛顿大学,母亲出身名门,1906年入哈佛大学求学,获得学士、硕士学位,1927年加入英国籍。代表作有《荒原》(The Waste Land,1922)、《四个四重奏》(Four Quartets,1925),194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。
艾略特
《荒原》涉及东西方56部作品,35个作家,6种语言。诗中大量运用但丁、莎士比亚等古典文学典故,佛教、《圣经》等宗教元素及语言学、哲学、人类学等知识,共五个章节:《死者的葬礼》《对弈》《火诫》《水里的死亡》《雷霆的话》。创作上受到弗雷泽《金枝》和韦斯顿小姐《从仪式到传奇》二书启发,诗人分别汲取“死而复生”和“寻找圣杯”两个神话原型,是一首表达战后西方文明陨落、人类精神幻灭的象征长诗。
《荒原》
“是的,我自己亲眼看见古米的西比尔吊在一个笼子里。孩子们在问她:西比尔,你要什么,她回答说,我要死。”(献给埃兹拉·庞德 最卓越的匠人)
——《荒原》赵萝蕤译本 题记
2
叶芝(William Butler Yeats,1865 - 1939)是爱尔兰诗人,创作上受神秘主义和象征主义影响,192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。
叶芝
当你老了,
头白了,睡意昏沉,
炉火旁打盹,
请取下这部诗歌,
慢慢读……
——《当你老了》节选 袁可嘉译本
“二战”塑造了战后英国文学的气质。战后初期的很多小说流露出对社会的不满情绪。
01
小 说 成 就
1
乔治·奥威尔(George Orwell,1903 - 1950)以反集权主义经典作品《动物农场》(Animal Farm,1945)和《1984》(Nineteen Eighty-Four,1950)为大家所熟知。文笔犀利冷峻。
乔治·奥威尔
《动物农场》是一个寓言故事,写了一群动物不堪原农场主人的压迫,在一头猪的带领下成功驱赶原主人,自行建立“平等”的“动物农场”,但在权力倾轧下陷入更加悲惨的境地,新一轮的压迫开始了。
《动物农场》
“我的眼睛不行了”,他终于说话了,“就是年轻时,我也认不得那上面所写的东西。可是今天,怎么我看这面墙不同以前了。‘七诫’还是过去那样吗?本杰明?”
只有这一次,本杰明答应破个例,他把墙上写的东西念给她听,而今那上面已经没有别的什么了,只有一条诫律,它是这样写的:
所有动物一例平等,但有些动物比其他动物更加平等。
——《动物农场》
2
威廉·戈尔丁(William Golding,1911
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,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
0 Comments